“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完善网络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对领导班子、干部的考核当中。以《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纲,全面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做 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强化隐私保护,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共享的良性机制,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身份的复杂化(教职工、访客、学生、校友)及身份的快速转换(访客转学生、访客转教职工、学生转教职工、学生转校友、校友转教职工、教职工退休等),缺乏统一的身份管理平台。
信息系统访问安全层面能力不足,结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缺乏多因素认证。
师生使用层面上面的便捷性较差,缺乏统一的登录入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使用层面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每个系统及设备都有独立的认证体系,技术不一,安全性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安全认证中心。
缺乏统一的自助服务中心,当密码、个人信息等产生变更时,需要在多个系统中维护,或者直接有信息系统管理员协助变更,工作量较大。
在身份或者职位发生变化时,基本靠人工对账号权限进行管理,容易出现遗漏,从而导致信息泄漏等风险存在。
缺乏对身份的集中审计,目前分散的审计,对于学校进行安全审计造成较大的困难。
统一身份管理在高校的五个特点
高校存在“抢课、报名”等多种并发量超大的情况,因此对性能要求是完全超过传统企业的,故需要一个高性能的认证服务来支撑这种大并发情况。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同时肩负着安全重任,因此对于安全层面需要考虑较多,需要符合国家等保要求,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使用移动端的次数更多,在安全认证层面需要和现有的移动端进行集成,需要支持动态口令、人脸识别、指纹、扫码等多种方式进行认证,方便广大师生要求的同时,增强其安全性。
由于高校存在集中式高并发情况,那么传统的高可用架构在性能方面存在问题或者对于资源占用将非常大,那么对于一个好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其部署架构层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这里推荐目前较新的微服务架构。
1、每个服务占用资源足够小。
2、可以基于微服务编排工具对微服务进行管理,高并发时对服务进行扩容,空闲时释放相关资源。
3、一个服务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平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