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企业和机构对零信任的最大误解就是必须全面部署,在系统中的所有内容都集成后才能实现收益,但事实并非如此。阻碍企业实施零信任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技术债”(指为了快速部署技术系统而暂时做出的妥协),IT环境中有太多的“技术债”需要在实施零信任之前解决。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发了业界期待已久的行政命令(EO),旨在采用“大胆的举措”提升美国政府网络安全现代化、软件供应链安全、事件检测和响应以及对威胁的整体抵御能力。总统令提出六大举措: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便捷的共享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但随之也给企业内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企业内网承载大量的核心资产和机密数据,一旦受到攻击可能会造成大量损失,因此,如何通过零信任内网安全解决方案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互联网业务得以飞速发展,业务类型越来越多,包括移动业务、电商业务、网站信息业务等,服务用户群体对象越来越多,包括手机用户、PC用户、社交用户等,网络安全边界在不断扩展的同时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急剧增加,互联网安全风险管控称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其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员工互联网访问行为的安全性和管理性要求不断提升。目前常见的技术包括Zero-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Secure Web Gateway(SWG)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技术手段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本文将着重对这两种技术手段进行介绍。
零信任的概念出现的比较早,进入国内也就近几年的事,业界对这一直颇有争议: 第一种说法:零信任没有方法论,没有理论依据; 第二种说法:零信任到底是否就是没有信任; 第三种说法:有了零信任企业业务是否真的安全了?
零信任的概念由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在2010年最先提出,后来Gartner和Forrester对零信任的概念、应用场景和迁移方式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去年开始,疫情带动的大量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给我们传统的安全体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零信任安全的理念也被大家所重视起来。
John Kindervag 在 Forrester 创立了“零信任”一词。零信任后来成为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各种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我们要搞清楚零信任是不是就表示不信任,就要了解是谁不信任谁?在计算机网络里的任何操作可以分为资源访问者和资源提供者,按这里语义套进去就是资源访问者不信任资源提供者。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信任那么资源提供者怎么把数据给资源访问者呢,整个网络就不存在了,是个悖论!